1
每次放假,孩子们最怕的就是被亲戚们围着询问成绩。
假如考得好,倒是可以大声回答,而没考好,就不好意思说了,甚至成绩公告单都不想给父母看。
成绩不理想,比较容易被爸爸妈妈维修一通。
说起成绩公告书,大家都会有我们的故事。
我记得那时候就帮我的好朋友改过分数,也写过评语。
由于他的笔迹爸爸妈妈认识,所以就要我代劳,我也是紧张地握着笔,尽可能让那些字像大人写的。
每次蒙混过关,他就谢天谢地,如此的日子持续了两年。
后来被他爸了解了,连着我一块被训了一顿。
现在大家还常常会谈起这事。
其实他父母也不会由于分数的事而打骂他。
只不过他感觉爸爸妈妈已经为这个家够操心的,不想让他们为分数烦心。
小学时他的分数就一直在及格线那徘徊,大家也就是加几分,刚刚及格而已。
后来他去了中学就努力了起来,考进了重点大学。
我一直非常喜欢他的父母。
他们一直鼓励那个及格线附近徘徊的儿子。
所以他说最感谢的就是爸爸妈妈那时候没把自己拿去跟同学比。
让他一直不感觉学习有多痛苦,反而读了不少课外书。
到了中学就厚积薄发,轻松地赶了上去。
2
每一个孩子有我们的成长速度。
譬如有些孩子懂事早,所以非常小的时候就会了解规则。
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喜爱,在家得到大人的溺爱。
就拿叫人这件事来讲,男生就明显不如女生。
每次小侄女来我家,见到我的奶奶就是亲热地叫“婆婆,婆婆。”
看到大家去她家,刚进楼道间就能听到她在叫唤。
叫人不禁夸奖这个懂事的小家伙。
而比她大两个月的小孩子呢。
不管大家如何说,他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一句“婆婆!”没一点热情。
有时在玩的时候还非常不耐烦。
所以,不可以把孩子拿来比来比去。
爸爸妈妈要理解我们的孩子,为何会如此?
从而好好引导,帮助他们。
不喜欢打招呼的孩子,大家送他们去学校就自己主动跟老师打打招呼。
在外边见到朋友也要热情地问个好。
如此孩子会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办法。
假如孩子不打招呼。
你却吓着他说,“你看你们班的同学,都了解打招呼,老师多喜欢。
而你一直像个哑巴一样,老师不会喜欢的“。
如何解决?
孩子还是办不到,但心里却相信老师不会喜欢自己。
所以愈加怕老师,愈加不敢打招呼了。
3
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最禁忌地就是总盯着其他人家孩子的好,用来数落我们的孩子。
就怕爸爸妈妈自己把日子过的稀烂,却需要孩子出色。
老家有一个亲戚,家的儿子刚刚读初中。
每次见到她,就会听她数落我们的儿子。
说他念书不努力,参加培训机构,花了家的钱,还是不长进。
有时心情不好时还骂儿子说一脸的坨坨,也不了解像哪个。
说的最多的事就是:别的人的儿子为何就这么厉害?
近期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儿子一个堂哥研究生毕业,考公务员进了县办公室。
逢人便讲,当着她儿子的面时更是声音嘹亮。
孩子每次都低着头听着,一声不吭,每次见到大家从来不打招呼,一直低着头躲避。
她自己是典型的自己当猪,望子成龙的代表。
从来没看到她为儿子的学习操过一点心。
小的时候,儿子写字写得歪歪扭扭,她感觉不好看,还发发脾气。
慢慢的就不管了。
但每次考试结束后,公告书一到家,就看到大门一闭,然后里面就传来孩子撕心裂肺地求饶声。
由于她常常在外边打麻将到非常晚,所以常常给孩子吃便捷面。
那一脸的坨坨就是如此吃出来的。
奇怪的是她跟外边人客客气气,对村里那些家境好的人家更是毕恭毕敬。
由于要常常借钱去外边打麻将。
可是一回到家,对着我们的儿子就是一副恶嘴脸。
再看那个考了公务员的孩子家,那真的是天壤之别。
他的母亲是大家那出了名的出色。
家整理地井井有条,他们家也是最早给孩子置办书架和书桌的。
而且给孩子的书架上置办满了书。
大家都常常去借书看。
他母亲也特别看重孩子的教育。
记得有一次,我在他们家玩,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老师要数数的小棒子。
她就去山里找了那种茎非常粗的茅草,一节节地用刀切整齐。
数出100个棍子,然后用皮筋扎好。
如此的教具,让数学老师都称赞不已。
而他母亲也拜托我多给她儿子辅导功课,那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。
如此用心的母亲,如何会培养不出出色的孩子呢?
这么多年后,孩子们都长大了。
大家就能看出,你的心在哪儿,你的收成就在哪儿。
4
爸爸妈妈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!
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《什么是教育?》中写道:“教育的本质意味着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进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“
身教大于言传,就是说要教育好孩子,先教育自己。
先让自己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,有一个正确地价值观,有一种平和的情绪、精神的富足。
爸爸妈妈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最大。
由于爸爸妈妈的取舍、为人处世的态度,常常被孩子习得。
譬如有次跟小小鱼读到一篇民国老课本,上面写着:
“儿随父,游工厂,见工人衣敝衣,儿轻视之。
父曰‘人皆平等,工人虽贫,不可轻视也。“
短短的几句话,就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。
假如爸爸妈妈也是趾高气扬地对工人。
孩子只能愈加过分。
现在生活条件愈加好,不少爸爸妈妈给孩子最催肥的食物,最昂贵的衣物,最庸懒的生活环境,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活。
感觉这就是爱,唯一个人己无影无踪。
给孩子的教育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点——身教。
反而成群结队地打牌,看电视,逛街购物,吹天侃地。
你问他在干什么?
一边去,忙忙忙……
有一次跟一个同学聊天,他一直非常忙,正在为我们的事业打拼中,但就是没时间照顾孩子。
我说,“你要多花时间陪陪孩子,努力培养你的孩子呢。“
“开玩笑吧!我又没钱,如何培养?“
“譬如你儿子可以多读读绘本,少玩点手游,少看点动画片啊!多一块玩耍“
“读什么书,你看大家单位那些书呆子,没一个有用的。“
“好吧,那你谈谈你的高见?”
“我等着他一个人成才,不是说有一句叫静待花开吗?”
我也只能笑笑了。
我想,等你一个人的事业还没有眉目,就错过了孩子的成长。
你说的静待花开,只怕会叫你头疼不已。
同样是做爸爸妈妈,有些人忙着,不了解为何忙着,只了解说“我是为了你好!“
心想所有为了孩子,结果却我行我素。
而孩子期望“你对我好,而不是为了我好。”
与其口口声声说一千句我为你好,不如认认真真为孩子做些对他好的事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